教育是一个事关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现代社会,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决定了一个地区为了的发展前景,尤其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因为如果说基础教育现在已经代表一种生存资源的话,那么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则代表的是一种发展资源,也就是上游资源。因而,在1998年,我国中央政府也适时的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其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更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飞速发展。“211工程”、“985工程”等一批批重点大学、重点学科建设纷纷得以大规模实施,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十分重大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对一些地方的发展产生了洗牌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海南省是获益最少的省区之一。
首先从有“世纪工程”之称的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211工程说起。1991年12月,原国家教委等提出了关于落实建设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实施方案的报告,简称为“211”计划。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财政部发布《“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并拨出专项资金实施“211工程”建设。同年“211工程”作为教育战线唯一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列入“九五”计划,并开始实施。之后清化、北大、中科大等全国近100所大学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投资建设。经过两期的实施后,这些大学纷纷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的海南省与之插肩而过,没有一所大学进入该工程。后来更高层次的“985工程”就更没有海南地区大学的影子。
2005年9月8日起,经过一番努力争取,教育部增补贵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12所高校列入国家正式211工程建设行列,进行重点建设。这次我们海南省的大学再次无缘进入。至此,全国就只有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四个省区没有”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但从2004年2月27日开始,教育部又以省部共建的方式,先后与一些没有部委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的地方省(区)和老少边地区重点共建了郑州大学、山西大学、贵州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西藏大学、延安大学、湘潭大学等一批基础较好的地方大学,结束了这些地方没有全国重大大学的历史。目前,经过这一系列共建之后。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就只有海南一省没有一所全国重点大学,这与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身份极不相称。
历来的远见卓识之士,都十分的重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著名教育家胡适先生在留学美国的 1915年,在自己的日记里满怀激情地写道:“国无海军,不足耻也;国无陆军,不足耻也!国无大学,……乃可耻也。我国人其洗此耻哉”,“吾他日能生见中国有一国家的大学可比此邦之哈佛,英国之康桥、牛津,德之柏林,法之巴黎,吾死瞑目矣”。
可见,一代大师胡适先生对教育,尤其是优质的高等教育的重视。所以,我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皆以兴学为己任,认为兴学可以兴国。现在,面对海南的现状,我们是否可以套用胡适先生的话呢?“省无大学-----彼省之北大、清华、复旦-----足以呢!”
据悉,早在教育部与河南省共建全国第一个地方大学——郑州大学的一个月之后,即2004年3月,海南省全国政协委员就曾联名建议,希望中央将海南大学列为省部共建大学。当时这份联名提案当时已提交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但后来还是不了了之,现在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的名单中仍然没有海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