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3秒注册
大学中的教育--写给家长们的和海大学弟学妹们的话
zjjbpgc2017/1/18 2:18:22 浏览:3522 评论:17

  今天很有心情,好好的看了一下论坛中的东西,也很偶然的看到了一位家长的留言,在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同时,心中也对大学很有感想,思来想去,写下数语。 
  我在海大数年,对于海大,对于大学,相对来说,更有发言权。
  首先,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他们将我们放在海南大学这个学校中,自初是怀着一种不安的和期待的心情。不安主要是从大陆到这样一个海岛中,从家长身边的小鸟一下子过渡到独立自主的生活环境中,原有高中,初中所形成的地域性联系被切断,绝大多数同学从“熟人社会”进入到了一个“生人社会”中,所以近年高校开学也形成了一种“家长多于学生”的情况,一方面是反映了家长们对子女的关切之情,另一方面,却也反映了家长对大学教育的理解的缺失和误解。
  长久以来,人们对大学教育的理解只停留在了“教书”的基础之上,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对自己儿女的要求只是要求“考个好成绩,为将来找个好工作。”而究其本质,家长对子女的要求是“学好知识”将来找个“好工作”,这是一种现实的“唯前途论”;而对学校的要求只是“教好书”的“唯教学论”。作为在全国本科教学评估中成绩为“优秀”的海南大学来说,这一要求是完全能够实现。
以上的道理,相信谁都懂,我的重点也不在于此,我要说的是“育人”。高校教育的根本是在育人,而不是简单的教书。从理想化的角度讲,我们的育人是要教会学生成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但是用更现实的话讲,是要通过学校这样一个浓缩的小社会,让长期身处于其中的学生去了解,体会,甚至是全面的对适应当今的社会现实。“教书”只是最形式和最基本的内容,而以大学为过渡,尽快适应社会才是高校教育的根本。
  我前面提过,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大的社会是包罗万像的,社会最直接的一个特征就是现实性,一切可能的不论其性质好坏的现象都会出现,而大学,也绝非是一片净土!那种对大学还存有理想化,认为大学还像“田园诗”般美丽和理想的人是到了应该洗脑的时候了。我们经常看到中国人网站或是论坛上提及大学生被包做二奶,作小姐的情况,人们还在“扼腕”之时,却不知道,这正是大学社会化的一个最直接的体现。拿我们眼前的事实来说话:
1)新生入学,通知单上都会有对新生入学后购买生活用品的简介,一方面是方便了广大的同学,当新生和家长们满怀希望进入学校时,后勤已经在新生接待处准备了大量的和齐全的生活用品,于此,家长感动,太周到了,殊不知,本来在外价值100元的用品却已经至少涨到了200元,(这只是保守的估计),另一方面,人家后勤也没有强制购买嘛,当你日 后发现时,交易已经完成,你又有何话说呢?在别人哈哈数钱时,你还在感谢人家服务周到呢。
2)人际网络化的交往。请注意,我不是在说利用网络的交往,而是在说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和网络化。出现这种情况的直接结果就是“纳入本网者,优惠多多,不入网者,一无所获。”这种现象在学生评优,评奖时更为明显,有的学院更擅长人为的“造神”运动,一个同学被人为的抬高到“学生中的神”的地步,而事实呢?“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人是可以造的,神怎么能造出来呢:)??



评论 17

发表

我们接着上面的说:
家长们可能对“关系网”一词的敏感程度更加强烈,而作为学生来说,特别是刚步入大学生活的新生来说,他们,将在以后的时光中更加深切的了解和体会到这个词的厉害。在这里,很多人会对“网中人”而不屑,所抱理由无非是“拍马,卖笑”,而当日后步入社会时,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一种能力。当然,我在这里不是劝大家也去“牺牲自己”,放弃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理想化”的大学生活,一定会很快被现实所打碎。而对着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不去参与,但是,我们不能不看清,看清了才懂得解决之道。说到这里,忽然想到,每到毕业时学校总会举出某某毕业生面试紧张,最基本的表达能力和心理能力都不具备,而频发感叹,其实,最大的责任就在学校,这是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现在呢,现实,冷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自己做,自己学习。据我所知,在学生会等部门工作的同学在应付诸如面试等情况时,所表现的能力要远远大于其他。于是,我们又不得不认真的考虑:当我们在一次次责骂学生会的黑暗和无耻之后,是否应该以一种更现实的眼光去看待我们一向以为“异常”的现象呢?!很可惜的是,我们很多学生只会用“理想”去衡量,而忽视了现实的重要性。(在此,我要指出的是,对于现在学生会存在的现象,我也为之不齿,但我个人认为,这是高校社会化的一个必然反映,我们无力去改变他,因为是这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但是,我们一定要认清它,并学会去适应他。)再以一种“异常”的眼光去看的话,我想只能代表着我们的不成熟??



2017/1/18 6:45:55

从学生的角度讲,大学是区别于高中等求学生活的一个崭新阶段,很显然,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大学校园中,将变成“孩子”向“成人”的转变。要注意的是,这一转变,不只包括生理的成熟,包括为我们的家人所担心的“第一次”问题,也包括了情商的成熟。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大学生活没有了父母的关照(在部分情况下,可称之为束缚),也没有了高中的严格管教,大学能给你的,就是“自由”,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自由甚至是“绝对的自由。”那么,它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一方面,过度的自由将带来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其差距之大,让人惊叹;另一方面,会带来个人生活习惯,及至个人人格的定型。在没有了父母的贴身监护的情况下,大学中的管教是松懈的并充满空间的,是“张扬个性”的;但一定要注意的是,这也是人生中对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的一个“重塑”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自制力强的,坚持到最后,也笑到最后;自制力差的,也堕落到最后。前面说到,这种情况下,学校的作用是外部的和微小的,而对学生来说,只能靠自己,“学艺在个人”这句话,用在这里是最好不过的了。说到这,不得不提起学校的“晚修制度”,评估时,学校会强制上晚修,现在上与不上的自主权已经下放到了各个学院。当初,评估时这一制度为人所诟病,抛开个人学习习惯不同,晚修的频度过高的等原因,很多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能像高中那样要求,并常常以北大清华为例,每每听到此话,我心中一片凄然,清华北大自然 不要求晚修,因为,他们不要求的话,自习室也全是满的,而海大呢?经常是不要求晚修的话,教室的灯比人还多!而那些总借用“自己会主动学习”理由的同学,却基本不在学习者之列,在别人学习之时,怕不是陪女友在解放西浪漫,就是在电脑上炮火连天,借用本山同志一句话:悲哀啊,悲哀。很喜欢那条短信中的一句话:“四年之后,当大学提着裤子从你身上爬起来的时候,不知道 是你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你。”如果你选择后者的话,那么,要么你是受虐狂,要么,你无药可救??



2017/1/18 9:05:08

帖子发到这,天色已晚,外面风也很大,心中的话却是总有说不完的感觉,发这个帖子,只是自己的一点小小的想法,确切的说是自己的感受,总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去表达给我们的家长和师弟师妹们,也许你会不赞同我的观点,请不要骂我,各抒已见,百家齐放罢了;也许看完我的帖子你会看清一部分问题或是有所感悟,我的心血没有白费,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想,我们应当有勇气,有能力去面对我们的大学,我们的生活,无论是美丽的或是丑陋的,去适应他,战胜他。
铅笔一支
2006年9月24??



2017/1/18 11:14:07

虽然我并不认同你的某些观点,但是你确实说出了像我们这样在大学混了几年后的人想说的!前几天认识了一些朋友,社会关系很多,才突然发现他们与我和我室友过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



2017/1/18 10:50:48

呵呵,也许这种看问题的方法太现实了吧,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活在自己制造的梦里。。。。。。??



2017/1/18 15:01:18

天亮了 该起??



2017/1/18 17:39:30

还算可以??



2017/1/18 17:07:28

有意??



2017/1/18 21:47:12

很多观点表示认同。毕竟写这么多也不容易啊



2017/1/18 23:16:40
上一页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