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3秒注册
★★报考海大咨询专用贴★★关于海大的一些介绍 为考生解惑
dayiqiu2017/1/16 6:25:45 浏览:1035 评论:26

此贴的内容为欲报考我校的同学或家长咨询解答专用贴  请大家不要发与此无关话题的帖子  我们将尽全力解答大家的疑惑  请我们海大的同学以“知无不言 言之必尽”的原则尽全力帮助报考的同学解决报考中出现的问题。

海大校园景观可参照置顶的帖子。

此贴内所有内容都是从学校主页、校园论坛、以及各位坛友在平时的交流讨论中搜索出来的,可能一些数据及大家的发言不一定具有权威性,因此此贴内内容只是作为考生报考的一个参考,切记!
有些资料介绍可能没有及时更新,所以存在一些偏差,忘大家见谅!


新生有任何疑惑可以跟贴提出,望海大同学一起帮助解决。


 




评论 26

发表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信息学院)

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98年12月。

学院设立了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应用数学系、通信工程系等四个系和一个公共计算机教育中心;现有五个本科专业、四个硕士学位点。拥有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通信工程四个综合实验室和一个公共计算机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下设22个实验分室,实验室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千多万元;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20个,具备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有教授、研究员1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工和高级实验师30人,讲师、工程师和实验师3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硕士学位43人,35岁以下的教师占45%, 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超过63%。另外,学院还聘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衍达、姚建铨教授等20多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的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学院逐渐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结构合理、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 


目前,学院有各类在校学生2000余名,其中硕士生93人,本科生1500余人, 全日制成教生400余人, 是海南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 


学院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校级重点学科、Internet信息检索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以Internet信息检索为基础,凝炼新的学科方向,将这一研究方向建设成为国际先进的、有国际知名度的学科分支,逐步形成了信息检索、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多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本科教学,优化课程结构。学院把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工作来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获得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重点课程1门,校级优秀课程13门。 


学院十分注重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成绩斐然。2000年以来,我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人事部回国优秀专家资金1项。近年来获省部级以上奖24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学术专著、出版各类教材29部,发表学术论文323篇,其中被SCI、EI收录15篇。 


学院注重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人才培养喜结硕果。学院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专业设置,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办学质量明显提高。有一批本科毕业生先后考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同时,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成功大学进行本科生互换交流。学院学术气氛活跃,经常举办学术讲座,承办学术会议。我院同学参加学生科技活动蔚然成风,参加全国数学建模比赛,连获佳绩,有5人荣获一等奖,11人荣获二等奖。 


我院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 就业分配呈良好态势,广泛分布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合资及三资企业,年底就业率达83%以上,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许多毕业生成为单位的骨干。为全国尤其是海南省信息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新的世纪里,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创造条件,力争早日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创造一流学院而努力奋斗??



2017/1/16 11:34:00

生命科学与农学院(农学院)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的前身是七十年代创办的海南行政区农学院。1983年并入海南大学。1988年成立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建省以来,学院根据我省具有热带资源丰富、海洋面积大的特点,确定办学方向、设置专业,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及科技开发。当时设有农学、园林工程、水产养殖、畜牧兽医等四个专业,其中农学专业又设农学、果蔬、速生经济林、特种养殖四个方向。2002年6月28日,学校成立海洋学院,水产养殖专业划归海洋学院。2003年7月24日在整合农学院和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生命科学与农学院。学院现有农学、园艺、园林、动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共五个专业,二个校级重点学科,一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在校学生约860余人。学院现有4个教学实验室(11个分室),1个校外实习农场和5个校内实验园地,校内园地包括农学园、果树标本园、园林花圃、苦丁茶基地等。学院还设有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苦丁茶研究所、热带生物工程研究中心、香稻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学院现有一支与教学、科研需要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在职教职工(含科研、行政人员)80人,其中教授(含相应职称)15人,副教授(含相应职称)15人,讲师、实验师2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30人(博士含博士后15人)。国家特贴专家1人,省特贴专家3人,博士生导师2人。学院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以市场为导向,以良种、良苗、良药为重点,以服务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为宗旨。在许多方面为海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我院教研人员承担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以及国家计委、林业部、海洋局、教育部、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共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2项,出版著作14部,学术论文143篇,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在科技产业开发方面,我院实验兽药厂已获准生产的兽药有34个品种,蛙药6个。此外,学院在耐盐植物与分子育种、苦丁茶研究开发、热带花卉组织培养等方面均为海南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被安排在园地里开展实践劳动。从二年级起,则分批选派优秀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工作或在实验室兼任实验员。每年暑假,学院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科研课题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得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二个、鼓励奖二个。学院学生在文艺、体育等方面也取得优异成绩。学院学生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都得到明显的提高。
 

历史沿革:

海南大学农学院的前身是七十年代创办的海南行政区农学院。1977年下半年海南行政区实行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的办学形式,在海南农校的基础上创办海南行政区农校大专班。校址在琼山县道美原海军军区后勤部旧址。学院下设大专部和中专部两个部。大专部设有农学、牧医、机电三个专业,学制为三年。中专部设有农学、牧医、机电三个专业,学制为三年。学员为社来社去学员。1978年9月恢复高考招生。此期间的领导班子为:陈克攻任书记兼院长,吴力求任副书记,王梧、詹尊沂任副院长。1980年8月院校分家,成立行政区农学院,校址迁至农校附近的原海南行政区政治部旧址。此期间的领导班子为詹尊沂任院长兼副书记,吴力求任副书记,陈颖桥任副院长。1983年并入海南大学,成立海南大学农学部,校址由琼山县道美迁至海口市海甸岛。此期间的领导班子为:侯锡康任农学部主任,詹尊沂任书记。农学部下设农学、牧医、热作三个专业。1986年校内体制调整,农学部更名农学系,此期间的领导班子为陈家悦任系主任,梁定汉、程儒参先后任书记,郭玉彦、梁淑群任副主任。1988年学校再次进行体制调整,将农学系、水产系和热带生物研究中心合并组建海南大学农学院,学院设有农学、水产、食品工程、园林工程、园艺等6个专业,其中农学、食品工程为本科专业。此期间农学院院长依次为陈家悦、陈秀蕙、符气浩、张壮林;总支书记(副书记)依次为王兵中、吴发、杨云山、王强;副院长为符气浩、李冠一、周家辉、张壮林、刘国民、曾嶒、杨小波、黄勃。2003年7月24日在合并农学院和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生命科学与农学院,陈守才任院长,王强任党总支副书记。现任副院长(主持工作)吴蔚东,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王强。

学院创办28年来,共培养出3000多名合格毕业生,他们绝大多数分布在海南各地,不少人已成为农业战线以及其他行业的骨干,为海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作用??



2017/1/16 11:20:56

各学院介绍(仅列出招收本科生的学院)

理工学院
 海南大学理工学院始建于1985年,目前设有化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工程系、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海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精细化工新产品创新基地、海南海大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海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第二检测室)、海南省腐蚀与防腐蚀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近百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授17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35人,博士生导师2人,博士34人(其中博士后6人),硕士5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第一层次人才1名,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1名,校重点学科带头人2名。师资主要毕业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及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中科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近两年我院还聘请了包括中国科学院张泽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杨锦忠院士在内的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我院的特聘(兼职)教授。此外,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著名纳米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作为海南大学的特聘教授,也为我院的专业建设和发展进行战略性的指导。 
   学院设有2个合格实验室,CAD教学实验室,各种实验仪器设备价值1170万元,教学科研实验室3000平方米。学院建有二级图书馆,有各种藏书40000册,各类工具书2000余册,学术期刊126种。 
   学院在办学中始终认真贯彻执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严谨治学,严格要求,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他们大多数已成为工作单位的中坚力量。同时,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先后己与法国的佩皮里昂大学、里昂第三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成功大学进行本科生互换交流;与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新西兰皇家研究院进行合作研究;理工学院学术气氛活跃,除经常自行举办学术讲座外,还与国内外有关院校、研究单位交流广泛,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交流、举办学术讲座。
   理工学院下设有化学工程学科、应用化学学科、土木工程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生物化工学科。化学工程学科是海南省首批省级重点学科之一,应用化学学科是理工学院首个获得硕士点授予权的学科,土木工程学科和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学院以海南省特有条件为依托,发挥科研力量,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学院近三年承担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前期专项1项,省部级课题近40项,与企业合作项目20余项。近五年,获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2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4部,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科研工作中,注意以海南省为依托,发挥科研力量,注重与企业的合作,承担了大量横向科研课题,为企业科技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学院充分利用自建的海南博科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本院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基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2002年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博科牌lf高弹性防水涂料系列产品投放市场,产品质量上乘,受到用户好评。 
   我院在加强学生管理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大力倡导开展各种科研活动、科研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化活动,参加专家教授的科研课题的研究,把课堂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想结合。三年来,我院共有53人申请26个课题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其中5人获全国三等奖,4人获得海南省一等奖,3人获得海南省二等奖。有11人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5人获三等奖,2人获得海南省一等奖,3人获得海南省二等奖,1人获得海南省三等奖;学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0篇,出版诗集《椰岛抒情》一部。有1人次参加“华星杯青春颂征文大赛”获优秀奖;在2004年我院获得全校辩论赛冠军。另外还有“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书法比赛、“专业知识竞赛”等科技文化活动,都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有力地提高了我院学生的科研能力。我院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二年来,我院组织义务献爱心活动56人次,社会实践活动926人次。共收到实践论文843篇。有5篇获省级奖励,有1个团体获省级先进团体,校级先进团体2个,省级社会实践积极分子2名,校级社会实践积极分子17名。 
在二十一世纪里,为创造一流学院,理工学院全体教职工正团结一致,努力奋斗??



2017/1/16 13:19:39

经济管理学院(经管学院)
  海南大学是海南省唯一的一所省级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省会城市——美丽的热带海滨城市——海南省海口市,学校毗邻海湾,与市区相连,校园处处,椰树成林,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四季常青,空气清鲜,环境优美,面积广阔(3000多亩),被称为“绿色校园”,“生态公园”,是十分理想的教书育人场所。
海南大学现有硕士研究生专业42个,本科专业40个,各类在校学生20000多人,有专职教师85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00多人,博士100多人,“三类专家”90多人,有17个校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1983年,现有四个研究生专业:世界经济、金融学、企业管理与工商管理硕士(MBA);有六个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有在读研究生300多人,本科生2600多人,成教生600多人,是学校专业最多、学生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
经济管理学院有一支学历学位高、梯队结构合理、研究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8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5人,博士、博士后30人,其余大多为硕士研究生毕业。
自1998年来,海南大学及经济管理学院先后与瑞典卡尔斯达特大学、台湾成功大学、韩国釜山国立大学、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法国佩皮尼昂大学、法国里昂第三大学、英国布鲁尔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香港职业教育学院等境外多所高校签订有互派师生、联合召开研讨会等方面的协议。
经济管理学院设立了海南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海南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海南大学证券投资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近年来,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50多部,完成国家及省部级课题40多项,获得学校及省部级教学、科学奖励30多项??



2017/1/16 15:08:07

人文传播学院(文学院)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是海南大学下属的14个学院之一,成立于1988年(原称:文学院)。在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学院以“弘扬人文精神,传播现代文明”为院训,注重营造浓郁学术氛围,强调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实践能力,造就了一大批为国家兴盛、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类人才。

  学院现设汉语言文学专业、广告学专业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05年9月开始招生)三个本科专业。学院的文艺学硕士点是海南省唯一文艺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基地。学院各本科专业现面向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部分省市自治区为全国高考第一批招生的专业。

  学院除下设三个系外,还附设对外汉语教学中心,面向海外招收了美、日、德、法、俄、韩等十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另外还设有海南大学黎族研究中心、海南大学方言研究室、海南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海南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

  学院图书资料室藏书近1万册,订有各种中外学术期刊100余种,并设有专门的影视资料室,收藏中外影视精品影碟2000余部。同时,学院还设有2个网络实验室及1个多媒体教室,配备3台高清晰度投影仪和60多台高性能计算机,定期向学生开放并进行免费培训。

  学院全面贯彻海南大学办学指导思想,以本科教育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认真探索既适合学校发展思路,又适合本学院学科规律的教学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培养大学生成才为目标,以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为中心,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基础”的办学模式,取得明显效果。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渐探索总结出一些符合自身特点和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这就是:大力加强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教学制度建设;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培养;走开放办学和联合办学之路;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0多人,教师队伍素质较高。有教授6人,副教授14人;国家政府特贴专家3人,省优专家2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1人,在读博士2人;专任教师中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达到82%。在聘教授中聚集了一批年富力强的学者专家:如孙绍先、耿占春、王琢、多多、王小妮、辛世彪、张江南等。

  学院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积极探索学生面向社会的能力与技巧,突出人文传播学科的特色与优势。一方面,利用理论传授教会学生认识社会、分析社会、应对社会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学生口语表达与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掌握社会交际的的基本技巧。在这方面,学院青年教师指导学生拍摄的《麦大叔》等DV电影纪录片,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射到社会底层,关注民间文化、民间精神,获得社会一致好评,即将代表我省参加澳大利亚北领地省“城市与文化”国际电影节;学院青年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来自民间的教改”项目,鼓励学生读作品、作分析并上台演讲,在2004年11月海南师范学院组织的“王蒙、余光中散文研讨会”上,学生的发言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校外,除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外,还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与驻海口近30多家企事业、行政单位签订实践教学协议,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参加多层次的社会实践。

  同时,学院还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来校座谈和演讲,聘请严绍璗、洪子诚、韩少功、赵一凡、陈忠实、蒋子丹、李少君等名家学者为兼职教授,还定期组织本院知名教授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很好的效果。

  文艺学学科是海南大学首批八个重点学科之一。本学科于200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从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设性别诗学、文学批评学、比较文艺学三个研究方向。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5名、讲师4名,其中有博士5名,硕士7名。其结构合理,充满生机,教学科研能力强,开展了一批省部级重点项目的研究,其中包括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规划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特色教学方面,学院积极探索传统人文素质教育与现代传播技能教育相统一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以海南方言研究、海南黎族文化研究和诗歌研究为特色的发展模式。

  似水流年弹指间。新世纪,新挑战,新机遇。在海南大学提出“建一流学科,办特色大学,向‘211’目标迈进”跨世纪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人文传播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努力实现新世纪发展目标,共同将人文传播学院建设成为海南省人文科学教育与研究中心??



2017/1/16 20:08:21

根据这样的定位与规划,我院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是:
1.以育人为宗旨,以海南大特区城市地位为着眼点,主动适应海南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和加强外语与文化的结合,注重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人文知识的熏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外语专业本科教学水平的同时,以学科建设促进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努力提高海南大学非外语专业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遵循教育规律,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改革目前教育中存在的批量式培养人才的弊端,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实践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我校综合性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谋复合,重实践,努力培养学生自强精神,自主意识,自学能力。
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是: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外语人才。
(三)学科、专业、机构
学院目前拥有英语专业, 并已申报日语专业。学院除为本院学生开设英语专业的课程外,还向全校非外语类专业的本科生、开设英语、日语、法语、俄语、等公共外语课程。
学院设有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部等教学单位;加拿大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东亚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四)师资队伍
截止2004年12月,学院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4人,副高职称12人,讲师24
人。曾有10人次获海南大学“最受欢迎的教师称号” 。大学英语课程被评为2003年海南省精品课程。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1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大学英语部目前正在攻读硕士学位课程的教师24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28人,占教师总数的43.1%。此外,学院每年聘用英语、日语、法语外藉教师6人,从事英语专业和公共外语的教学工作。
(五)人才培养
育人是学院办学的宗旨。学院目前已形成以本科教学为基础和主体,辅以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格局。
学院现有英语专业本科生268人,自1988年以来,英语系已向社会输送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700多人。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强基础,重实践,谋复合,创特色,努力培养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近年来,学生中已有2人次获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专项大奖,英语系学生的英语四、八级通过率、考研率、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学生就业后在工作单位表现出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六)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
学院努力贯彻谭校长关于“人人都要搞科研”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今年,大学英语部的教研课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的途径”获国家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立项。该项目对总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验,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近五年来,我院教师出版专著10余部, 编(译)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部分成果分别获得了校级、省级奖励。英语系的基础英语和高级英语分别于2001 和2003学年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现正在申报硕士点和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
(七) 国际交流与合作
外语学院是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窗口。自成立以来,外语学院已与国外3个国家5所大学建立了联系。有2名教授分别获03、04年度“加拿大研究专项奖”,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加拿大进行学术交流;有1名教授获教育部留学基金,即将赴英国进修、讲学;有17名教师赴澳门理工学院英国剑桥贝尔英语中心参加专业培训。学院每年从英、美、加拿大、日本和法国等国聘请6名外籍专家来院授课。从2005年开始,将选送学生到法国里昂第三大学、佩皮尼昂大学、台湾成功大学、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留学。加强对外交流是外国语院提升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学院正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将学院建成一所开放型的国际化的学院。
(八)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院党总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重视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并取的良好的效果。
本学期召开了全院教师及师生“迎评促建”动员大会,王兆庆书记作了动员报告,并在全体教工党员中进行了动员,要求党员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打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这场攻坚战, 还组织学生进行迎评促建知识考试,达到了教好的效果。
目前,学院师生正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自强不息”,努力把我院建成一所开放型的国际化的学院??



2017/1/16 20:58:21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管学院)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部)是从事“两课”教学和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单位,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建制。从1983年海南大学建校时所组建的社会科学系马列主义教研室到今天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部),20多年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部)在历任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与辛勤耕耘下,获得了巨大发展,无论在教学、科研,还是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6年,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部)被中共海南省委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的称号;1997年被海南省高校工委确定为“海南省高校德育教学科研基地”; 1998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先进班组”的称号,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 199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2002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重点(扶持)学科;2004年,《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被评为海南省精品课程。
机构设置与师资队伍

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部)现设有行政管理系、思想政治教育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研室、德育教研室、海南大学MPA教育中心、地方治理研究中心、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和行政办公室、成人教育办公室、学院二级图书馆等机构。现有教职工39人,其中专任教师30人,校内兼职教师65人。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占50%;96%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6%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多年来的发展与建设,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部)已建成一支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化特征、结构合理、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教师队伍。尤其是近五年以来,教师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是有计划地从国内知名高校引进了一批博士;二是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三是随着行政管理专业的招生,逐步引进了部分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的专业博士与硕士。这支队伍的形成,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部)在新的起点和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改革

针对公共政治课和行政管理专业课的特点,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部)非常重视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九十年代中期,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两课”教学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全面改革,开出了《中国革命与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市场经济学》和《现代人生修养》等课程,从根本上改造了原有课程的内容体系,使“两课”教学具有了更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开始了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的探索与尝试。1996年在全校开出了《邓小平理论概论》公选课,聘请校内知名专家共同讲授,从内容到形式都令人耳目一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海南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每日电讯》等新闻媒体均对此进行了报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1998年新的“两课”教学方案实施以后,又进行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验,取得了良好成效,其成果《邓小平理论概论案例教学及教学案例选编》于2001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两课”教学改革得到了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高校工委和国家教育部社政司的大力支持与肯定。200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概论》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2004年8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被评为海南省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11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案例教学改革与实践”被评为海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行政管理专业改革方面,2005年6月,《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被评为海南大学优秀课程。 由于对教学改革的高度重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部)教师授课的教学效果,历年来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80%以上的教师被评价为优秀。自1999年学校评选“最受欢迎的教师”活动以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部)的教师中,已有20多人次获得“最受欢迎的教师”的称号。在教育部组织的首届全国高校两课百名优秀教师的评选中,我院(部)有一名教师入选,获得此光荣称号。这也是海南省高校唯一的一名。

科研与学科建设

不良信息已自动屏蔽

人才培养

作为“两课”教学单位,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部)承担着全校本专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在各类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2年以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部)相继开办了行政管理、商业企业管理、商务管理等成人教育专业,并受中共海南省委组织部的委托,学院分别与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了五届海南省领导干部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为海南省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培养了大批科学管理高级专业人才。学院现设有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2个本科专业,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部学理论、中共党史3个硕士学位点和1个公共管理(MPA)专业硕士学位点研究生,同时招收高校“两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现有在校本科生390人,硕士学位研究生85人。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在新的世纪,在海南大学的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挑战之际,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部)将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紧紧依靠部(院)全体教职员工,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共图佳绩!



2017/1/17 0:16:03

艺术学院
 
 海南大学位于海口市海甸岛,占地3000亩,风景秀丽,是海南省唯一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全国15个省(市、区)招生。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是海南大学下属的十三个学院之一。她随着海南大学的成长,走过了19年的历程,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艺术人才。在首届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99年全国大学生艺术节、首届全国大学生舞蹈比赛活动中,艺术学院均获得多个奖项,并在海南省的各项比赛中频频获奖,近年来,学生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17项,省级奖26项;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国家级奖10个,省级奖96个,市级奖11个;被人们誉为“特区艺术人才的摇篮”。
  艺术学院始创于1985年,1986年开始招收美术教育专业专科学生,1987年开始招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1988年乘海南建省之东风,由艺术系正式改称为艺术学院,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种人才的需要,将原有的美术、音乐专业扩大为美术、音乐、工艺(94年更名为设计系)三个系。1989年美术系开始招收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本科生,1993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音乐系1991年开始招收声乐、钢琴、二胡、小提琴本科专业,1995年获学士授予权;工艺系随后改为设计系,1996年开始招收室内、装饰、服装本科生,2000年获学士授予权。近几年,学院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拓宽专业方向,增设了舞蹈、装饰艺术、时装表演等新兴专业方向。经过十几年全体同仁的齐心协力艰苦创业,以及上级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艺术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一个学科较为齐全、结构合理,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艺术学院。
  现任副院长为季小琴教授(主持行政全面工作)、林明俊副教授,党总支书记为周蔚雄。目前,学院有三个二级学科:艺术设计学、美术学、音乐学,艺术设计为校级重点学科。学院下设艺术设计、音乐、美术三个系和舞蹈教研室,招收绘画、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与服装模特表演、演唱、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二胡、舞蹈专业方向的本科学生。行政机构四个: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务办公室、成教办公室。在校本科生700多人。在校普教本科生中,大多数来自内地省份。实行全国统一招生录取。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投入一千多万元新建的艺术学院大楼于今年七月正式使用,占地面积16000㎡,教学楼(含排练厅733㎡)总建筑面积7724.3㎡,专业教室86间。其中琴房48间,画室17间,普通教室11间,多媒体教室8间,电脑室2间,数码钢琴1间舞蹈房3间,雕塑室2间,带有实验性质的铜板工作室1间、摄影工作室1间、服装工艺工作室1间、丝网工作室1间、视觉传媒工作室1间;教室总面积为1482.7平方米,生均面积2.77平方米;共有座位726个,生均座位1.35个。院资料室拥有美术、艺术设计和音乐三个专业藏书875种共3315册;艺术类外文图书共30种共30册;专业期刊60种共483册;报纸11种。
  学院拥有一支力量比较雄厚、资师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68人,3位学科带头人,具有副高职以上专任技术职务者30人,具有中级专任技术职称者1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8人,政府特贴专家2人,省优专家2人。他们大多从全国各地引进的有名望的教授、专家、艺术硕士和从日本、俄罗斯留学归国之士。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创作出大批高水准的作品和专著,分别在全国各项展览和比赛中获奖。现任副院长季小琴教授(主持全面工作)原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津贴专家。曾从师黎信昌教授;蒋瑛教授;布吕梅夫人(法国南音乐学院教授)。首唱《长江之歌》,曾在法国、台湾、澳门、香港等地演出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1986年以来多次为电影电视剧配歌, 80年获全国调演青年演员一等奖,82年获法国“夏尔.克罗”二十世纪唱片大奖(卡门)。84年获得第二界“梅花奖”,2000年获得德艺双馨奖,曾在中央歌剧院演出十部中外歌剧,在“茶花女”、“蝴蝶夫人”、“图兰朵”、“刘胡兰”等歌剧中饰第一主角。现在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科院研究生院客座声乐教授,在声乐界享有“ 实力派”的美誉。此外,我院周亨芳教授也是歌唱家、声乐教育家,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理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1980年在中央乐团举行独唱音乐会,受到专家同行高度赞赏。在4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歌唱人才,多名学生在国际、国内声乐比赛中获奖,成长为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出版专著《歌唱与训练》及教学音带2套,编写教材6册;发表学术论文《中西唱法比较研究》、《论中国唱法的风格类型及其技术特征》等2余篇;发表声乐作品《向着北京唱支歌》、《依孝卓洛》、《雀儿山上红霞飞》等30余件;多次担任国家级、省、部级声乐评审工作,其成果已载入中外多部辞书中。




2017/1/16 23:23:30

  近年来,学院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改变教学内容偏窄、偏专的倾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美术系与艺术设计系打破学科界线,一、二年级共同上专业基础课,三年级以后采取教师各自开设拿手课,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特点及需求进行任选专业课的教学方法,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学院还从改学生知识结构和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不断调整与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特别在各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鼓励教师把新科技、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把学科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如音乐系开设了《MIDI音乐制作》,设计系开设了《电脑美术设计》、《CI设计》,美术系开设了《壁画新材料》等课程,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普遍好评。
  学院注重教学与科研,大胆创新、开拓办学、新思路、严谨治学,集教学、科研为一体。我院现有1个校级重点学科:艺术设计学;四个重点优秀课程:《基础图案》、《声乐》、《素描》和《合唱与合唱指挥》。通过重点学科以及优秀课程的带动,学院教师在教学之余注重学术研究,科研成果呈不断上升的态势。老师多次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荣获多项奖励,近年来出版专著20余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美术专业教师有7幅作品入选全国美展,3幅作品获国家级奖项,有127幅作品发表在各级专业刊物、画册上;设计专业教师参加人民大会堂壁画设计、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微标设计、三亚“山海天大酒店”大型壁画设计、香港回归海南赠品设计等;音乐专业教师发表音乐作品多首,举办教师个人独唱、独奏音乐会5场,获国家级奖项6个。学院十分重视和支持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近年来,不少美术、音乐、设计的学生分别在国内、省内参赛、表演等,频频获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学院争得了荣誉。近三年来,学生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17项,省级奖26项;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国家级奖9个,省级奖96个,市级奖11个;美术、设计系多名学生的作品参加省内外各项展览,并在专业刊物和报刊上发表,其中2幅作品在国家级刊物发表;音乐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和演出活动,多次获奖,学院受新加坡海南陈氏公会和第七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的邀请,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赴新加坡、泰国曼谷举行专场演出,受到当地华人的赞誉。十几年来,艺术学院共培养了美术、设计、音乐、舞蹈等各类人才达二千多人次。学生遍布省内外各行各业,有的在大中院校中执鞭任教,有的在报社艺术馆、出版社、歌舞团中从事专业创作、演奏,有的在各种类型的公司、企业中施展才华,也有不少自创公司,各领风骚,深得社会各界的认可与赞同。
  学院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开展同国内外艺术院校美术专业及科研机构的学术活动,每年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近年来,分别邀请了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来访交流,讲学,举办画展。如:著名指挥家李德伦、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知名声乐教育家糜若如教授、著名指挥胡德风。著名音乐美学、史学家于润洋。声乐教育家温可铮同时我院也派出多名教师到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进行学术交流、访问讲学、举办画展。这几年陆续有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台湾的专家学者来访交流,如:日本声乐教育家田中公道教授,俄罗斯教育家萨萨教授等。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学院将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办学方针,不断探索艺术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办学方针,不断探索艺术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办学规律,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加强社会实践,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调整学科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艺术人才??



2017/1/16 23:42:43
上一页1/3 下一页>

dayiqiu

6 帖子 1583 积分

相关推荐